热门搜索:红烧肉 江山一片红 长征鸡 将军鸭 鸿运当头

您现在的位置:
农妇进京,她开毛家饭店来了
发布时间:
2015-08-19
来源:
第九部分:农妇进京,她开毛家饭店来了
●“乡里妹子进城去,城里伢子莫笑我”。她一路唱着进了北京城,开起了毛家饭店……
●毛泽东铜像广场建成,她颇有创意地办起了免费“长寿面”宴……
●毛家饭店开到了哈尔滨,她见到了当年主席的贴身卫士李家骥……
1991年春,身家十万的汤瑞仁要到北京出席全国个体劳动者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到北京就能瞻仰到毛主席,她的心里无比兴奋。坐火车到北京时是上午8时,没有去找宾馆住下,下车后她首先直奔毛主席纪念堂。在排队缓缓绕过毛主席的遗体时,主席1959年到韶山时的音容宛在,汤瑞仁的心在一阵阵收缩,但她止住了快要涌出的泪水,“主席啊主席,我是你的邻居汤瑞仁,四道士的儿媳妇,我从韶山来看您来了,您老人家什么时候回到韶山,那里是你的家乡,有你的父老乡亲,有你的一片热土啊。”她在心里一遍遍念叨着。从毛主席纪念堂出来,她还专门请求看望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并赠送了从韶山带来的纪念品。
她对战士有一种特别的情愫,从韶山毛主席故居有了警卫班开始,只要有空,她就带领韶山冲的姐妹们帮战士们洗衣服做饭,每年都被当地政府评为拥军模范。故居班的战士看不到电视,汤瑞仁亲自跑到韶山广播电视局买材料、联系安装;故居山多林草密,一到夏天,蚊子成群结群队飞向战士们的驻地,战士们整天值班非常疲惫,加上天气炎热,蚊子叮咬,晚上休息不好。汤瑞仁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亲自去买好电风扇,并请人安装;战士黄一山的母亲病重,汤瑞仁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给黄山家汇去400元钱给他母亲治病;武警战士马中生考上了长沙军官指挥学校,却因家庭较为困难而为经费发愁,汤瑞仁知道后,立即赠送现金,并为他添置了学习生活用品,鼓励他好好学习;每天春节,汤瑞仁总是和战士们一起过年,并给故居班每个战士压岁钱,还叫毛桃芝给故居班的战士每人打一双手套。汤瑞仁是这样想的:战士们为保卫故居、为了韶山的安宁尽心尽力,难道我就不能为他们做点事吗?
汤瑞仁既从生活上关心故居班战士,物质上支持全体战士,也从思想上教育战士,这位当时已经作了三十多年毛泽东思想宣传员的韶山妇女,每批新战士来到故居班,她都要接到自己家里,备上一桌丰盛的佳肴,并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能来韶山为毛主席故居站岗放哨,这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一定要安心服役,认真学习、训练,把韶山当成自己的家。像你们这样的集体,全国只有两个,一个是天安门国旗班,一个就是你们故居班,你们的任务很神圣,很光荣,也很艰巨。”
看望了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们,参加完会议,第一次到北京的汤瑞仁,决定再住上一个星期。在从老家出发前,她就盘算好要去两个地方,一个故宫,一是八达岭长城。当她站在故宫的中央,感受故宫的博大雄伟时,不禁唏嘘不已。“不到长城非好汉”,毛主席说过的话她一直耿耿于怀,终于登上了八达岭,胸怀顿时宽广起来,“我是韶山冲的妇女代表,我终于登上了长城,我如今的事业正红红火火,我还要把饭店开得更大”,她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主席啊,当年的汤瑞仁依靠自己致富了,我没有让您老人家失望, 我代表韶山的妇女站起来了。”
从北京回来后,汤瑞仁的干劲更足了,老伴毛凯清不再与她发生争吵,都是过了六十的老人了,他每天在饭店里收拾各种酒瓶和矿泉水瓶,然后进行分类送到废品店,所得的钱他自己存起来。家庭关系的改善让她更加舒心,但另一件让她担心的事又来了,毛凯清由于长期抽烟,且烟瘾很大,平均每天要抽两三包,他开始咳嗽,汤瑞仁买回了一些药让他吃,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就是在咳嗽的时候,毛凯清都不能把烟戒掉,这似乎是他的惟一爱好。他对吃饭穿衣一点不讲究,而且还特别节省,从辽宁转业带回来的军装,他总是穿了又穿,一件衣服的补丁都有好几个地方,儿女们给他买了不少的新衣服,他舍不得穿,都压在箱子底。
他的咳嗽似乎有一天天加重的症状,医生说是慢性气管炎,不能痊愈,只能在生活上多加调理。汤瑞仁叮嘱儿女们抽空多照顾照顾老伴,她自己空闲的时候也给老伴倒倒水,看着他把药吃下去,但她更多的时间还是放在毛家饭店的管理上,这么大的家业,她没办法闲下来,事业成了她的生命。幸好有女儿毛桃芝在身边帮助,从早忙到晚,似乎没有累的时候。女儿坚韧的性格与她极其相似,在1986年2月毛桃芝生下女儿毛矛的当天,还在韶山工艺品厂上班,1991年6月份,就在她预产期的前一个月,丈夫担心她过于劳累,劝她歇下来安心待产,但她说,“妈妈生孩子时还在田里干活,我也没有那么娇贵。”直到当年七月初十她临盆前一刻,还在饭店里忙活着。这一天,汤瑞仁逢人便夸女儿毛桃芝:这才是我的女儿,做女人也要坚强。
不只是对自己的子女,就是对待饭店里的服务员,她也是一惯要求她们要做到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诚信待人。“毛主席说过,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革命目标是什么呢?就是代表主席家乡人来接待好主席的每一个客人,毛家饭店是窗口,世界各地的人都来,所以你们要讲文明、讲诚信,服务好每一位客人。”1991年秋季的一天,在照例对服务员教育之后,汤瑞仁说:“还跟去年一样,你们每人当一天老板,在当老板的那天,你们说了算,当天收的钱也全部归你们。我希望以后你们回去了,讲文明诚信、自己当老板,比奶奶还要强,奶奶就高兴。”
毛家饭店每年接待的客人数以万计,来自海内外的客人在品尝了毛主席爱吃的特色菜后,大加赞赏,有人便向汤瑞仁提建议,希望她把饭店开到全国,这样大家就能经常尝到毛家饭店的风味。
1992年11月15日,汤瑞仁被中央电视台请到了北京,在《正大综艺》现场,她激动得把编好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情急中,她和毛主席合影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六十年人生历程体味出的那句心里话冲出喉咙:"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共产党!"顿时台上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北京一家老板看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之后,通过北京市文化局的一位负责人主动来到韶山与汤瑞仁取得了联系,说服汤瑞仁一起合作,到北京开一家毛家饭店,让北京大多数人都能吃上毛主席最爱吃的菜,正是汤瑞仁的夙愿,她答应了这位老板的请求,决定将毛家饭店开到北京去。
1993年初,中顾委常委王首道同志来到了韶山,在毛家饭店,她亲笔为毛家饭店题写了店名,汤瑞仁将其制作成精美的牌匾,高高地悬挂在店门上,取代了原来的简易招牌。毛家饭店将主席的诗词文化、革命文化和餐饮相结合,已成为一个蕴含历史和文化的餐饮品牌,她终于有了与之相映衬的精美招牌。
毛家饭店在北京开办连锁店的进展十分顺利,就在汤瑞仁准备再一次去北京落实有关事宜时,一件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躺在了病床上,北京之行不得不延期。
1993年6月的一天,汤瑞仁从外进货回家的南岸通往故居的路上时,一辆汽车从背后急速驶来,突然失控撞上了汤瑞仁,将她撞出十多米外。交警部门把肇事车扣了,两个车主是河南驻马店的人,当他们得知受伤的是毛家饭店的老板时,吓得去医院给汤瑞仁跪下磕头:“汤大妈,我们身上没有一分钱,是从河南送货到湘潭,回家途中想绕道来看看毛主席故居,想不到您老人家给撞了,这如何是好啊。”
躺在病床上的汤瑞仁一听,心想这两个司机专门绕道来看毛主席的故居,对毛主席是有感情的,是毛主席的客人。再说自己被撞伤,司机也不是故意的。她让他们站起来,“你们别怕,治伤的钱我自己掏,你们以后开车小心就是了。”事故处理完,汤瑞仁得知车主要返回河南,手头没钱了,汤瑞仁又让毛命军给他们送去1000元钱,还给他们赠送了纪念品。(后来,车主路经韶山,特意来拜访汤瑞仁,还给她带来河南特产。)
汤瑞仁身患多种老年病,这一次的车祸是第七次负伤,也是严重的一次。之前她还曾五次负伤,第一次是1953年,在互助组耕地时,被水牛顶断了左腿;第二次是1956年兴修韶山水库时,被石头砸断了右腿;第三次是1965年学大寨修梯田,搬石头砸断了三个脚指头;第四次是修主席游泳过的池塘抬石头时,被石头砸断了腿;第五次是在故居附近平整土地时,不小心被人挖断了大拇指;第六次是陪同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去山上看祖坟,摔坏了腰;据毛命军回忆,母亲汤瑞仁多次负伤与她风风火火的性格关系最大,她从年轻时到现在,走路都是横冲直撞,速度怎么也慢不下来,也不管车来车往,她被摩托车撞过,被自行车撞过,被马撞过,因为后果不重,都还没有计算在她的七次负伤之列。
七次负伤,使汤瑞仁的健康受到很大影响,下雨阴天,伤处疼痛,她咬牙坚持,她觉得,身体出问题,心理不能出问题,不要总想身体出的问题,越想越出问题。她一心想着饭店,一想到饭店,就忘记了一切。她承受力是这样的惊人,在别人看来,她是用幸福做成功的代价,她自己却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就能克服一切病痛,在痛苦中成功,在成功中幸福。她说,她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活法,这种活法最好,最健康。她不追求吃,不讲究穿,只追求事业——毛家饭店的事业。她干事业不是为了钱,她常对儿女们讲,毛泽东生前不爱钱,这个传统要发扬。
1993年10月28日,新闻爆炸的韶山冲里又传出一条新闻:汤瑞仁要进北京开“毛家饭店”去了!
进京前,汤瑞仁由儿子毛命军打前站,在韶山收集了一些韶山腊味、火焙鱼、干菌子、干辣子、毛公酒、滴水洞香烟、滴水洞矿泉水等土特产品,发往北京,在事先联系好的北京和平里中街,筹办北京"韶山毛家菜馆"。汤瑞仁还特意请有丰富烹饪技术的韶山名厨主理,饭菜完全按照韶山传统工艺进行煎炒炸煮,以毛主席生前最喜爱吃的红烧肉、火焙鱼、菌子炖肉、豆豉辣椒等韶山特有的风味菜为主。同年10月29日,汤瑞仁启程前往北京,由于右腿曾经两次骨折,她的右腿显得比左腿稍短,她将右边的鞋跟垫高,保持身体的平衡,一则保持走路风风火火的速度,二则保持走路的姿势美观。她操着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高兴而幽默地向前来送行的乡亲们唱了起来:"
乡里妹子进城去,
城里伢子莫笑我;
今天进京打'赤脚',
既轻快来又舒服。
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1993年12月3日,汤瑞仁在北京开办的"韶山毛家菜馆"正式挂版开业了,毛主席的儿媳妇邵华,特邀前来参加了开业典礼,装饰一新的餐厅里,播放着纪念毛泽东主席的歌曲和韶山民谣,汤瑞仁激动地对来宾们说:“八四年,我一块七毛钱起家,现在韶山的饭店已经发展得好大,有10几张桌子。北京是咱首都,首都人没吃过韶山菜,我就把韶山菜搬来了。这里的酒、饭、菜、茶,连服务员和房子的装饰都是韶山的。以前,我是住在韶山看北京,现在,我是来到北京看世界……”毛家饭店的开业,吸引了众多北京城的食客,据当时的《参考消息》报道,在北京的湘菜馆中,毛家饭店排名第二!
就在毛家饭店在北京开业的当天,韶山派出的接运毛主席铜像的工作人员正运送铜像从南京出发。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100周年,中央决定在韶山修建毛主席铜像广场,汤瑞仁早就盼望这一天的来临,她还为铜像广场的修建带头捐款一万元。在北京主持完毛家饭店的开业典礼后,她坐上了回长沙的飞机,急匆匆地返回了韶山,迎接毛主席铜像的到来。
接运铜像的工作人员原计划在接运途中住宿三个晚上,最后一晚住在湘潭,萍乡安源不在计划之内,但当车队路径江西省境内靠近安源地段时,运送铜像的大卡车突然熄火,车队的师傅们聚集在车前“会诊”,没有发现任何毛病,却无法启动,只好在当晚留宿一晚。车队的师傅们议论,卡车出发之前,做了三级保养,试开了100多公里,各部分性能都达到新车出厂标准,今天开不动了,的确是很奇怪。开运送铜像大卡车的师傅们吃了晚饭后又去试车,还是开不动,再次检查也还是发现不了问题。第二天早上,开大卡车的师傅们未作任何修理,就一次发动成功。
这个消息以最快的时间传到了韶山冲,汤瑞仁的心情更加无法平静,她对儿子毛命军说:“主席是真正的重感情啊,安源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毛主席去安源策划发动了秋收起义,点燃了革命的圣火,他老人家留恋那里,路过了肯定要住上一晚,下来走一走,看一看。”
12月6日10点18分,运送车队缓缓驶入毛主席铜像广场安装地,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近万名群众及参观的人们等候在这里,顿时整个韶山冲鞭炮齐鸣,铳炮喧天,一片欢腾。人们流着热泪,跳跃欢呼:“毛主席回来了!”“毛主席回来了!”韶山人民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气氛之中。
这天下午,韶山市二工程公司和南京晨光机械厂安装工人一起紧密配合,仅用了3个小时将毛主席铜像稳稳地安装在像座上。毛泽东铜像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整个铜像重3.7吨,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十一”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铜像褐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
“杜鹃花开了!杜鹃花开了!”这时一万多人们的眼睛从毛主席铜像移至铜像背景,远有韶峰山,近有宾馆前山,山上杜鹃花开,鲜艳喜人。抬头望到天空,天上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日月同辉,金色的阳光穿透弥天尘雾,变成红通通的火球,银色的月亮被远天的沙尘虚掩着,变得洁白晶莹。6只粉红色蝴蝶环绕铜像久久盘旋(人们说那是毛主席已牺牲的6位亲人化蝶倾诉衷肠)。众多的记者和游客纷纷举起相机,抢拍下这一奇异的、珍贵的自然景观。“主席啊主席,请您老人家保佑我们韶山的人民,保佑全中国和世界的人们。”汤瑞仁远远地跪在地上,叩头祷告。
晚上的韶山冲是很安宁的,弯弯的上弦月高挂天穹,满天的星斗特别清晰闪亮,毛泽东纪念广场灯光辉煌,巨大的毛泽东铜像静静的看护着自己的家乡,不远处毛家祠堂外面不时有人点燃蜡烛、燃放鞭炮祭奠先人。汤瑞仁一夜无眠,她在思考着要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迎接“毛主席”回家。
第二天,她在毛家饭店门口贴了一则广告:为了庆祝毛主席的百岁生日,在主席生日的这天早晨,毛家饭店将隆重推出“长寿面”,全体乡亲和游客均可免费享用,吃了“长寿面”,大家健康长寿,万事如愿!
12月26日这天,不到七点,乡亲们和众多的游客纷纷涌向“毛家饭店”,一时间座无虚席,吃了一桌又开一桌,随到随吃,身着盛装的汤瑞仁也当起了临时服务员,“长寿面”宴一直从早晨吃到了中午。
当热腾腾的福寿面端上桌,等待良久的游客都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同时大呼“好吃,好吃!”有的人连吃两碗还意犹未尽。
“吃水不忘挖井人,吃着这寿面就让我想起毛主席的恩情。”每年此时都会来韶山的湘乡市张江村支书杨少云说,托主席的福,自己村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今已成为带头致富的亿元村。“今天吃了主席的寿面,我相信我们的发展会更快,明天会更好。”
携全家四代人从上海赶来的高昌文老人已是八十六岁高龄,望着与自己同吃主席寿面的儿孙,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我亲身经历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主席永远怀着深深的敬仰之情,我希望儿孙们也能记住主席的恩情。”
胸前佩带着各种主席像章、来自河南、七十七岁的董宏田比其他人显得更加激动。他一边吃着寿面,一边不停地向游人讲述自己当年就读毛泽东创办的河南夜校以及多年来收集主席像章、参加各种宣传主席活动的经历,“一辈子也忘不了主席的恩情啊!”
值得一提的是,汤瑞仁推出免费吃“长寿面”的创意不仅受到乡亲们和游客的赞许,当地政府将其作为韶山毛主席诞生纪念日的一项活动来推广,很多饭店都纷纷加入了免费派送“长寿面”的这一行列,因此,之后的每年12月26日,韶山就有了“万人同吃长寿面的”盛大场面。
随着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满足游客的要求,同时把旅游经济做深做足,韶山的各项旅游景点建设也在筹备之中。受深圳“锦秀中华”的启发,以韶山村副村长、韶山村故园公司总经理邹忠益牵头的“韶山毛泽东纪念园”于1994年开始征地施工建造,整个工程分四期进行,总投资4000多万元,总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整个纪念园分东门和南门两个出入口。
在“毛泽东纪念园”的建设过程中,当时资金跟不上导致工程进度缓慢,村里想到了找汤瑞仁借钱,并详细描述了整个纪念园的构想。“毛泽东纪念园”第一期工程主要是修建从毛泽东同志走出韶山到建立新中国大半生奋斗足迹的15处纪念地,譬如中央“一大”会址的南湖游船、井冈山的黄洋界哨口、延安的宝塔山、瑞金的红井以及大渡河的铁索桥等等,模型取样于各纪念地主体建筑,文物展览及文字说明基本上均按纪念地原件复制;第二期工程修建与纪念园配套的游乐场所和植物园,包括龙源洞、迷宫、植物造型和毛主席小时拜过的“石头干娘”等;第三期工程是修建饭店、商店、录像厅等综合性服务设施;第四期工程是修建“建国功勋府”,为功勋卓著的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建馆塑像,树碑立传。
整个纪念园又以“毛泽东纪念堂”为重点,“毛泽东纪念堂”位于纪念园中部的一个凹坡上,占地5000平方米,是全园的主体建筑,与毛主席故居遥遥相望。“纪念堂”的后厅为瞻仰悼念大厅,正中有一尊毛主席的汉白玉坐像,左侧的展览厅里将陈列毛主席从中年到晚年的数百幅照片,可以使人们加深对毛泽东主席光辉一生的理解。右侧展厅里将塑立毛泽民、毛泽覃、杨开慧、毛泽健、毛岸英、毛楚雄六位英烈的汉白玉雕像,让前来参观的人们永远记住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为革命献出宝贵生活的毛泽东同志的六位亲人。
听完了村干部对“毛泽东纪念园”的介绍,汤瑞仁没有丝毫的犹豫,她说:“你们建园是为了让来韶山的人理解毛主席、宣传毛泽东思想,我打心眼里高兴着呢,钱的方面我一定全力支持。”就这样,为了支持纪念园的建设,毛家饭店每天的收入基本上全部进入到纪念园中的修建当中,为此,汤瑞仁先后投入了二百多万元。纪念园建成后,由于前期效益不是很好,村里向汤瑞仁借的二百多万元钱没法还上,汤瑞仁对此给予了理解,到2001年同意将借款的性质变更为“毛泽东纪念园”的股分,并让女儿毛桃芝全身心的到纪念园工作,嘱咐她要为纪念园的开发尽职尽责,“宣传毛主席光辉的一生,我个人投入再大都是值得的,我的一生要做的事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宣传毛泽东思想。”(毛桃芝1995年到毛泽东纪念园上班后,曾任职对外宣传部主任,副总经理、副董事长等,与此同时,她依然协助母亲汤瑞仁负责韶山毛家饭店的日常管理。)
1995年7月毛泽东纪念园纪念堂建成,准备将毛主席汉白玉雕像请进纪念堂,一天晚上,董事长兼总经理邹忠益、支部书记毛雨时等人,到毛泽东纪念园纪念堂检查工程建设和迎请毛主席汉白玉雕像的准备工作。他们在开门后,几个人先后进入纪念堂,用手电筒一照,发现安放毛主席汉白玉雕像的座基旁边,一条茶杯大小的菜花蛇,在座基旁边游动。他们都感到惊奇,都围拢来观看,只见这蛇见人后,伸出长舌,并发出嘶嘶响声,然后掉头转向座基后面游去,游到纪念堂后墙墙帘布里,几个人壮起胆子掀起落地墙帘左找右找,就是找不到这条蛇了。毛雨时等人大惑不解,纪念堂装饰后,门一直是关着的,前窗后窗都是关的,屋面是混凝土倒制的,连一只蚊子都难以飞进来,这蛇是哪里钻进来的?
听了女儿毛桃芝这番陈述后,汤瑞仁说:“毛主席属龙,蛇是龙的化身,主席他老人家知道家乡亲人给他建了纪念堂,是特意回来看一看。”毛主席汉白玉雕像请进纪念堂的当天,汤瑞仁早早地守候在纪念园,当毛主席汉白玉雕像稳稳地安放在座基上,汤瑞仁第一个跪拜在主席雕像前。
1995年9月9日,是毛泽东主席逝世19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毛岸青和邵华再次回到了韶山,来到毛泽东纪念园瞻仰毛主席纪念堂,深深怀念敬爱的父亲。邵华激动地说:“韶山曾经养育了一代伟人,韶山更铭记一代伟人为世界所作的巨大功绩。今天,你们怀着浓浓的乡情、亲情,集巨资,洒汗水,自力更生建起了宏伟壮观的纪念园,我深信纪念园必将受到人们的珍爱!”同年12月26日,在纪念园东门广场,隆重举行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2周年暨韶山毛泽东纪念园开园典礼”仪式。邵华盛情邀请共和国六位女将军一起来到韶山,参加了纪念园的新闻发布会和开园仪式,也在仪式上代表毛泽东亲属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感谢韶山的父老乡亲,汤瑞仁与女将军们一一握手,盛情邀请她们到毛家饭店做客。
尽管在开业一年之后,北京开办的“韶山毛家菜馆”因为北京那位老板的个人原因停办了,但汤瑞仁敢于走出韶山冲,将菜馆开到北京的举动使得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全国各地要求与她开办连锁店的人也越来越多,继北京后,又将连锁店开办到了西安、南京、广州、福州、重庆、洛阳等全国各地。豪爽的汤瑞仁最爱这句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洲”。
趁着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时机,汤瑞仁在乌鲁木齐开了两家分店,新疆因为离韶山路途遥远,能够到韶山的人还不是很多,她要让这里更多的人也品尝一下正宗的毛主席爱吃的菜肴。
位于乌鲁木齐红山路的毛家饭店,颇具特色,一位身穿红军服装的迎宾小姐站在门口欢迎宾客,一进门,迎面一幅“毛泽东与乡亲”的合影,让人看了眼睛一亮。“为人民服务”五个金灿灿的大字挂在红色墙上,洋溢着喜庆氛围,饭店以风味独特的毛家菜肴吸引着这里的宾客。
毛家饭店在乌鲁木齐开业时,汤瑞仁赶到新疆,第一件事是去孤儿院捐款,邀请乌鲁木齐的老红军到店里相聚。白发苍苍的老红军看到迎宾小姐的红军装激动得擦着眼角的泪花,又回忆起往昔峥嵘岁月。乌市80多岁老红军刘克桑住进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他特别想吃毛家菜,就给饭店打了一个电话。没多久,饭店就派人把饭菜送来了。医生和病友都惊呆了,没想到打了一个电话,饭店真的把饭菜送来了,而且还是免费的。毛家饭店有一个规定:对来店品尝饭菜的老红军,全国劳模、烈士遗属一律免费;对参军、入校的解放军、武警、公安干警、送子女上大学举行欢送宴都给予优惠。汤瑞仁说:“为人民服务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行动上,做一个无私奉献者,才是一个高尚的人。”
说起开连锁店的经历,让汤瑞仁最难忘的是哈尔滨。哈尔滨市工商局的关向东一次参加厦门的全国工商会议时,与湖南省工商局法规处处长禹金民逛街,看见“韶山毛家饭店厦门分店”,生意红火。禹金民介绍说,毛家饭店在全国有不少连锁店。关向东说,哈尔滨没有,如能把饭店引进哈尔滨,肯定受欢迎,东北人对毛主席的感情深着呢。
会后,关向东跟禹金民飞到长沙,禹金民通过韶山市工商局,很快同汤瑞仁取得联系,并陪同关向东一起去见汤瑞仁。关向东向汤瑞仁提出在哈尔滨开连锁店的事,并表示哈尔滨的人爱戴毛主席,汤瑞仁马上答应:“那你就当经理吧。”
关向东还是一位知名作家,他从韶山回来后,兴之所至,就写了一篇记实《韶山不寂寞》,刊登在《新晚报》上,文中提到毛家饭店总经理汤瑞仁,准备在哈尔滨市开连锁店的事。报纸的传播效应的确很大,一时间,哈尔滨有不少老板去找汤瑞仁,谋求合作。但汤瑞仁却告诉他们,我已经答应哈尔滨的关向东了。经过一番筹备,1995年底,关向东跟开饭店的朋友许长虹一起去韶山,同汤瑞仁老人进一步商洽开连锁店的事,并签了合同。
1996年1月6日,韶山毛家饭店哈尔滨分店隆重开业,汤瑞仁和儿子毛命军特意从湖南赶来参加庆典。此时的汤瑞仁因为毛家饭店在全国的影响,频频见诸报端,在全国已是知名人士,哈尔滨市对招商引资尤为重视,市人大主任孟广遂、市委副书记程道喜、副市长朱胜文专程赶到机场迎接汤瑞仁和毛命军。汤瑞仁从韶山带来了许多毛主席像章,并将“毛主席与乡亲”的照片冲印了几千张,在开业典礼上赠送给哈市市民,一时间,出现了万人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这一天,毛家饭店的开业无疑成了哈尔滨市的重要新闻,有几张报纸都做了头版头条进行刊发,汤瑞仁无比喜悦地对关向东说,到哈尔滨市,是我最风光的一次了。
汤瑞仁来到哈尔滨,正是冰天雪地季节,但她却穿着高跟皮鞋,看冰灯,观雪景,她步履轻盈,根本看不出她是个60多岁老人,她解释说,“我为什么要穿高跟鞋?是因为穿上高跟鞋后,走路时你不得不直着腰板走,否则你就容易摔跤,我喜欢挺直腰板走路,一直往前冲,走路就要堂堂正正的,不能弯下腰来,做事这样,做人也是这样。”
在哈尔滨,让汤瑞仁难忘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她见到了毛泽东的贴身卫士李家骥。一天,陪同汤瑞仁的关向东告诉他,跟随毛主席13年之久的贴身卫士李家骥就在哈尔滨市,他一直隐瞒了自己的身份,直到最近中央因为要搞一次活动,派人寻找他,查找了他的档案才知道他在哈尔滨,因为他多年来从不张扬,也从不向组织上提要求,加上他工作的企业现在效益不是很好,所以听说他过的生活很差,现在退休在家闲着。
李家骥曾于1959年跟随毛泽东去过韶山,汤瑞仁与他见过面,听说他在哈尔滨的消息,汤瑞仁当即请关向东帮助联系。在关向东的联系下,几天之后,两位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37年过去,忆往昔,话今朝,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事。汤瑞仁来到李家骥的家,看到不足二十平方的房子里,只有几件很旧的家具,一台黑白电视机,看上去生活得十分寒惨。她请李家骥夫妇到韶山养老,她说:“韶山我有房子,你们到那里,我养活你们,吃的住的都不用愁,韶山空气好,环境好,你是毛主席身边的人,跟随毛主席13年,保卫毛主席立过功,你应该有个幸福的晚年。”离开哈尔滨的前一天,汤瑞仁特别再次来到李家骥的家,与他们夫妻话别,并留下了两千块钱。汤瑞仁指示哈尔滨的毛家饭店,每年的加盟费不用交到总部,直接交给李家骥。2004年12月毛主席诞生111周年纪念日前夕,她终于邀请来了李家骥老人,12月26日那天,两人在一起吃了“长寿面”。
毛家饭店连锁店的发展方兴未艾,在中国的众多餐饮企业中,也是一面旗帜。与其他连锁餐饮企业相比,虽然在管理模式上有相似之处,比如实行了股份制和雇工制,但汤瑞仁却给毛家饭店立下这样几条“店规”:一是必须宣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7 0 %以上员工必须安排下岗职工或退伍军人及贫困家庭子女上岗;三要依法纳税。这便是毛家饭店“生意经”。
诗人舒放曾以“毛家饭店”为题作诗一首:
毛体字招牌龙飞凤舞
从一九七八年那本帖里取材
潇潇洒洒地临摹
精气神兼备
红军庆功爱用的红烧肉
补你多思的脑子
好适用网络的节奏
地道的豆豉辣椒
很开市场的胃
再不会因噎废食
挑起第一面酒旗幡
湘中万绿丛中一点红
托出第一缽土菜
外国人也争相投箸
很合东方口味
请毛主席坐上首
品尝他酿了一百一十年的米酒
他仍是海阔天空
阐述民族长寿的秘诀
到处有分店呀
家家是正宗
在经济学这本菜谱里
关于中国这二十多年的章节
色香味和盘托出……
下一页
下一页
最新资讯
2022-04-12
2022-07-13
2021-12-31
2023-01-11
2022-09-24